源自日本的「斷捨離」,是能讓小資族擺脫囤貨、亂花錢的好觀念,至於省了錢之後的下一步,當然就是要投資理財,本篇介紹3個存錢、理財的好方法,讓你輕鬆把小錢變大錢。
「斷捨離」是近幾年很熱門的名詞,國內外興起「整理師」(或「整聊師」)一職,到府協助屋主把家中雜物整理乾淨,不僅讓屋主重新獲得乾淨整潔的環境,還能開啟「簡單生活」計劃。
法國生活美學大師多明妮克.洛羅在《理想的簡單生活》一書中提到:「絕大多數的人,在生命的旅程中,都攜帶了沉重甚至是超重的行李。」而你我可能都是這類型的人。
「斷捨離」這個名詞源自於日本,「斷」是「斷絕不需要的東西」,「捨」是「捨去多餘的物品」,「離」是「脫離對物品的執著」。很多人以為「斷捨離」僅是整理居家「外在」物品,那可就大錯特錯!真正的「斷捨離」重點在於「離」,也就是讓我們可以藉由整理物品、捨棄無用之物,還以乾淨整潔場所,達到心境上的轉變,擺脫對物品的執著,進而讓心情舒暢愉悅。
脫離對物品的執著
只把錢花在刀口上
如果學會「斷捨離」,不僅可以還給居家舒適的空間,還能對財務大有助益。因為「脫離對物品的執著」可以讓我們不再亂買東西,甚至戒除「囤積症」,從過去「亂買一堆便宜物品」進階到「只買品質好的東西」,杜絕浪費金錢的心態,只把錢花在刀口上,不僅能藉此存住錢,甚至能擺脫過去「月光族」的財務困境。
施行「斷捨離」生活後,會發現「簡單就是美」,再也不用跟別人比較。此外,堅持「買一件物品,就得從家中丟掉一件物品」的原則,能讓自己在購物時先思考到底這件物品是「需要」還是「想要」?同時,因為體會「Less is more」之後,也不會因為「恐慌」而囤積一堆生活用品(例如衛生紙、過多的食物),這些都能讓你逐漸地把錢省下來。
花小錢,是現代人每天的一種生活習慣,但藉由「斷捨離」的練習,可以讓我們改正花錢習慣。如果你想要學習「斷捨離」,可以從很多YouTube影片或書本中學習到觀念與方法,而在金錢上,該如何從小錢存出大存款,然後滾出大雪球?方法並不難,以下介紹3種簡單的方法,讓你輕鬆實踐存錢目標。
生活費固定金額法
將餘額存下來
Amy在27歲時就擁有百萬存款,她說,這全歸功於從12歲開始領零用錢時,媽媽就強迫她把小錢管好。那時還是國小生的她,被媽媽要求開始記帳,連花5元都要記下來,同時媽媽還會隨時檢查她錢包裡的錢與記帳本的餘額是否相符,而記帳這個動作,她一直持續到18歲,之後就沒記了,因為一旦養成習慣之後,就會控制花費不透支。
金錢觀從小就扎根,使得Amy在「買東西」上也有自己的原則,例如她不會追求「快時尚」,因為她看到朋友們購買最新潮流的衣服、鞋子、包包,很快就會因為褪流行被打入「冷宮」,但東西卻不整理、丟棄,導致越堆越多,最後連家裡的椅子都「長滿」衣服,所以她絕不追求「快時尚」,只買品質好、耐穿耐用的衣服、鞋子、包包,數量不必多,夠用就好,也因此她的存錢速度比一般女生快很多。
Amy觀察,很多女生都會有「平常工作辛苦,要犒賞寵愛自己」的心態,很容易就在不知不覺下花光辛苦賺來的錢;另外,身邊一些有存錢的朋友,則是存「月餘額」,所以每個月存的金額不固定,甚至因為多花了錢而無錢可存。
而Amy則是規定自己每個月的生活費只能花一定限額,也就是採取「生活費固定金額法」。例如,她在大學工讀時,每月收入1萬8千元,她會把1萬元轉到另一個銀行帳戶,只留8千元當生活費;畢業後薪水提高到2萬7千元,她便把生活費提高到1萬元,其餘薪水仍全部轉入存款帳戶。
在生活費用固定不變下,隨著薪資提高,Amy每月可儲蓄的金額越來越多,加上年終獎金也是只要一領到就直接存起來,因此在她27歲時已經存了100多萬元,那一年Amy從戶頭裡拿出10萬元去日本旅行了2週,盡情享受存錢帶給自己的生活樂趣。
固定比例存錢法
計算每月該存數字
小錢就像滾雪球,當遇到一個濕滑的下坡,雪球就會越滾越大,在證券公司上班的顧小姐就是最好的實行者,她進入社會工作後,即訂出一年的存錢目標,然後反推每個月要存多少錢,因此算出每月要存下4成薪水。抓出儲蓄與支出比例後,她嚴格執行,並且每月檢討。
當她存到50萬元時,就在台中買下兩間學生套房出租,每月當包租婆,加上持續存下4成薪水,讓她財富不斷累積。6年前她將房地產出清,賣房子賺到的錢,加上手中持有的股票市值,算一算,累積了900多萬元財富。
顧小姐有一個觀念值得分享,她說,總報酬跟本金有關,同樣的報酬率,本金不同,總報酬金額就不同,例如同樣都是賺10%,本金10萬只賺1萬元,本金若有1千萬,就賺了100萬元,所以,存小錢持續累積本金,是非常重要的動作。
定期定額存ETF
用小錢累積大財富
小資族存錢的速度雖會因薪水不高而較緩慢,但投資理財的修練卻要越早開始越好,專家建議小資族可以用小錢練習「投資」,像是買零股或股價較低的ETF,讓自己對投資市場有參與感。
以投資新手最熟悉的元大台灣50(0050)為例,投資它就等於擁有全台灣前50大上市公司的零股,每年還能參與這些公司盈餘配息,而且在交易成本上,ETF有很大的優勢,若想長期投資,當然是選擇交易成本越低的理財工具越好,才不會因太高的交易成本侵蝕獲利。
買ETF的方式也有兩種,一是平日努力存錢,然後每半年買一次,例如每年6月底、12月底,用累積的存款按照投資比例購買ETF,原則是「只存不賣」,時間到了就買,不看大盤指數高低,只要留意資金與資產配置,然後按照自己存股的步調,執行買進動作。
另一種則是每月透過券商定期定額買進。目前國內已有多家券商配合開放投資人「定期定額」買股,最低門檻跟買基金一樣,每月扣款1,000元,且可以自己選擇扣款日期,算是同時兼具股票及基金的好處,而且能購買的ETF不限定於台灣50,還有其他ETF可供挑選。
此外,雖然小資族總資產不多,但還是要做資產配置,可以用「100法則」做為比例分配,例如現在30歲,100減30等於70,意味可用7成資金拿來存台灣50,3成現金放定存,當股票下跌,還有錢可以逢低攤平。只要慢慢存,當本金累積較多時,不用追求很高的報酬率,每年就可以多領一份薪水。
錢雜誌APP上線啦!快下載你的隨身理財寶典:https://cmy.tw/0085SQ
更多精彩內容,請鎖定2021年8月號《Money錢》
手握少少資金,口袋卻相對不夠深的小資族,有資格買房子嗎?這個問題是很多首購族的共同心聲,坦白說,如果想要備足完整銀彈再進場,很多人一輩子都買不到房,買房子這件事,頭過身就過,有了「頭期款」,後頭只要咬緊牙關,總能關關難過關關過,但是頭期款不足該怎麼辦?其實只要選對方法,接著按部就班,先求有再求好,成家立業非夢事!
頭期款不足 用時間換空間 預售捷運延伸負擔輕
首先,退而求其次,絕對是必要妥協!想想看,好不容易存了第一桶金,想要一步到位,買到臺北市的三房,可能嗎?與其苦等存夠錢,不如先拿到入場券,相較「中古屋」與「預售屋」,已經可以拎一卡皮箱入住的「中古屋」,眼見為憑,固然方便,但頭期款得一次到位,壓力不可謂不小,如此一來,不如把手上資金先拿來卡位「預售屋」,把籌存頭期款的時間拉長,舉例來說,買房要自備兩到三成自備款,預售屋可以在兩到三年的工程施建期間,分批給付,購屋客還可以在這段時間存錢,或是把年終等額外收入拿來付款;但如果買的是中古成屋的話,頭期款必須要在一到一個半月之內備齊,相較之下,預售屋的付款方式,對資金無法一次到位的人來說,當然相對輕鬆。
此外,想要首購成家,取捨之間,切莫好高騖遠,如果手頭上只有一百萬,那麼可以考慮的區域當然有限,以自備三成來換算,大約可以買到300萬的房子,不妨考慮雙北相對比較蛋白的地方,像是是淡水的公寓、鶯歌,或是往北的基隆與往南的桃園,以時間換取空間,用多一點的通勤時間,買到屬於自己的窩,也就是以「交通成本」,替代「房價成本」的概念。
如果不想跨縣市這麼遙遠,也可以以「捷運延伸」的概念來挑選物件,舉例來說,一個在信義計畫區工作的上班族,在信義區要買到房子,起買要準備大概2000萬左右,但如果沿著板南線上尋找物件,把看屋點拉到板橋或是土城,在同一條捷運線上,多花半小時的捷運通勤時間,可能只要一半,甚至於更低的價格,就有機會可以買到跟自己預算比較接近的理想宅,在雙北交通與捷運網絡相對發達的區域工作與生活,這不啻是一個輕鬆成家的好方法。
頭期款不足 可以考慮貸款成數比較高的銀行
銀行 | 貸款成數 | 貸款利率 | 貸款條件 | 了解更多 |
渣打銀行 | 最高 85 成 | 1.58% 起 | 指定理財客戶申貸經鑑價金額 達 2000 萬(限雙北)、轉貸 |
|
永豐銀行 | 最高 85 成 | 1.58% 起 | 購屋、轉貸、 原屋融資或轉貸 |
|
星展銀行 | 最高 85 成 | 1.62% 起 | 指定理財客戶 貸款最長 40 年 |
|
第一銀行 | 最高 8 成 | 1.62% 起 | Fortune編列全球 500 大企業 在臺之分公司員工 |
|
臺灣銀行 | 最高 8 成 | 2.05% 起 | 2500 大企業員工 之新貸、轉貸 |
|
製表:Money101.com.tw |
閱讀更多:
2樓4樓最便宜?屋況噪音是關鍵
但如果你有足夠預算,可以直接挑選中古屋,那麼還是有不少「綿角」要註意,像是買到的房子屋齡如果太高,價格相對便宜,卻可能有管線老舊的問題,得花錢解決,這筆預算,在買屋之時,就得一併列入考慮,此外,一般老舊公寓的二樓,多會有個管道的旋轉空間,像是水管或是糞管,都會集中在這層樓,萬一年久失修,很容易出狀況;或是四樓的諧音同「死」,老一輩的長者很忌諱,過去,二樓跟四樓的價格通常會因而被砍,或是比較少人願意購買入住。
地震火災頻傳 投保住宅火險+地震險 守護一生心血
不過,隨著建築技術與工法的改善,二樓管線的問題,已經越來越少見,四樓的諧音忌諱,其實也越來越少人在意,值得註意的是,這種低樓層的物件,因為鄰近一樓馬路,相對噪音較多,如過特別在意居家安寧,選購這類物件,必須格外註意;而依據實價登錄來看,現在比較低賣的物件,反而是一些比較特殊的樓層,像是窗外的景觀不是這麼好,或者是本身設計有問題,甚至是該樓層某戶有瑕疵,建議可以參考附近實價登錄的行情來斟酌,出價也會比較精準一點。
中古屋眉角多 都更幻想不實際
買中古屋成家,只要口袋夠深,不成問題,但如果是想買個老屋,打算坐收都更利多?那就免了!以臺北市為例,都更處在幾年前做過統計,所有成案的都更,從開始提案 到最後興建完成,平均要花7.7年,更遑論根本還沒有成案的都更?要發這筆都更中古屋財,真的沒有想像中容易。
所以,就算房仲積極勸進,也千萬不要只聽一面之詞,還要考慮這類都更宅的土地持份,因為就算中古屋的使用面積,比高公設的預售與新成屋來得高,但土地持份數量,攸關未來都更後,能拿到的坪數與利益,一定得精打細算,問個清楚,我建議一般的受薪小資族,千萬不要不切實際,傻傻懷抱都更夢,以免辛苦存的購屋預算,等不到都更就算了,從裝潢到水電,萬一還得先大花一筆錢重新整理,不但得不償失,還可能面臨老屋漏水,甚至震後龜裂等麻煩問題!
閱讀更多: